深秋的气息悄然弥漫青屿校园,梧桐树叶染上金边,空气里多了一丝清冽的凉意。期中考试周像一张无形的大网,骤然收紧,将原本喧闹的校园笼罩在一种紧绷的沉寂里。图书馆老馆的施工噪音都自觉压低了几分,生怕惊扰了那些伏案疾书的身影。
校史长廊的进度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学生助理们的时间被复习和考试挤占得满满当当,走廊里只剩下林晚、顾屿辰和老周三个主力。顾屿辰左手纱布拆掉了,留下一道粉红色的新疤,动作虽还有些微的迟滞,但己能重新拿起画笔。老周依旧精神矍铄,只是唠叨里多了几分对“小崽子们不争气”的埋怨。
林晚夹在考试和项目之间,像个高速旋转的陀螺。白天,她埋首于堆积如山的复习资料,公式、定理、历史事件在脑中混战;傍晚,她准时出现在老馆,一头扎进颜料、灰尘和历史的尘埃里。睡眠成了奢侈品,眼底的青黑日益明显。
这天下午,林晚刚结束一场令人筋疲力尽的数学考试,头昏脑涨地走向老馆。推开小画室的门,一股熟悉的松节油味混合着淡淡的石膏粉气息扑面而来,竟奇异地让她紧绷的神经松弛了几分。
顾屿辰己经到了。他没有像往常一样伏案画草稿,而是站在画室中央,正专注地调整着一个简易的木架。木架上,用铁丝和胶带固定着一个粗糙的石膏几何体组合——几个立方体、圆柱体和球体,显然是刚翻模不久,表面还带着毛糙的气孔。
“这是……?”林晚放下沉重的书包,有些疑惑。
顾屿辰闻声回头,看到林晚脸上掩饰不住的疲惫,眼神微动。他指了指旁边一张摊开的校史设计图,上面是“七十年代校办工厂”区域的齿轮意象分解图。“你之前提过,齿轮的立体感和光影转折需要更精确的参考。光靠平面草图不够首观。”他拿起一支炭笔,对着石膏几何体快速勾勒了几笔,又指了指图纸上复杂的齿轮结构,“用这些基础几何体组合,模拟大齿轮的块面转折和光影关系,比凭空想象更准。”
林晚走近细看。石膏体虽然粗糙,但组合起来确实能清晰地看出大块面的转折和受光背光的区域。她拿起顾屿辰刚画的几笔速写,寥寥数笔,己精准捕捉到了石膏组合的光影精髓,再对照设计图上的齿轮,思路瞬间清晰了许多。
“哪里来的石膏?”林晚问,她知道美术教室的石膏像管理很严格。
“废弃的。”顾屿辰言简意赅,用刻刀小心地修掉石膏体边缘一处明显的毛刺,“美术教室角落堆着一些练手翻坏的,我跟管器材的老师打过招呼了。”
林晚看着他在昏黄灯光下专注修整石膏的侧影,看着他左手那道尚未褪去粉红的疤痕在动作间若隐若现。一种复杂的情绪悄然滋生。他总是在她需要的时候,以一种沉默而精准的方式提供助力,就像校史墙上的那些“伤痕”,被他转化成了有力的艺术语言。
“明天还有物理和英语。”林晚拿起炭笔,也对着石膏体画起来,试图将考试带来的烦躁感通过笔尖宣泄出去,“感觉脑子要炸了。”
“画图也是休息。”顾屿辰低声说,递给她一块干净的橡皮,“换种方式用脑。”他没有提自己同样繁重的课业压力,只是默默地将石膏体调整到最佳角度,方便她观察。
画室里只剩下炭笔划过纸张的沙沙声。窗外,天色渐暗,校园广播响起放学的铃声,随后是学生们涌向食堂的喧闹。小画室像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隔绝了外界的考试焦虑,只剩下光影、线条和两个沉浸在创造中的人影。
林晚画着画着,紧绷的神经真的慢慢放松下来。那些复杂的物理公式和英语单词暂时退居幕后,眼前只有纯粹的形体、光影和空间关系。这短暂的沉浸,对她疲惫的大脑来说,竟成了一种奢侈的疗愈。
“对了,”林晚放下炭笔,揉了揉发酸的手腕,想起一件事,“周师傅今天下午请假了,他老伴腰疼的老毛病犯了,他得送她去医院。”
顾屿辰动作一顿:“严重吗?”
“应该还好,老毛病了。但他明天可能也来不了。”林晚看着墙上的进度表,眉头微蹙。老周不仅是“活字典”,更是重要的监工和协调者,他不在,意味着许多需要现场沟通和协调的工作都得压到她和顾屿辰身上,而明天她还有两门重要的考试。
压力像无形的巨石,再次沉甸甸地压了下来。
(http://pfwxxsw.com/book/805299-5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pfwx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