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合院的蝉鸣聒噪得像阎埠贵的算盘珠子,李浩却没心思跟院里的禽兽们周旋。揣着红本本的热乎劲儿还没过去,他满脑子都是乡下那片待开垦的“风水宝地”。结婚证到手,下一步就是给媳妇置个真正的家——在这年月,钢筋水泥的楼房是奢望,但在乡下划块好地,起几间敞亮的大瓦房,却是实打实的根基。
他算过一笔账:城里西合院的房子是亲爹买的,地段虽好却产权模糊,且被一群禽兽环绕,顶多算个“提款机”据点;但乡下宅基地不同,只要批下来,就是铁板钉钉的私产,往后政策再变,根基也稳。更重要的是,秦晓芸在村里人头熟,办事方便,不像城里处处是算计。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李浩就揣上两包从供销社“匀”来的红糖——这玩意儿在乡下比水果糖金贵,又找了个由头跟车间主任请了半天假,首奔秦晓芸所在的村子。他没惊动秦家,先摸去了大队部。
大队部设在村口一座挂着“为人民服务”木牌的土坯房里,墙上糊着半旧的标语。这会儿正有几个老农蹲在墙根抽烟袋,见来了个穿工装的城里小伙,都拿眼瞅他。李浩也不怯场,掏出提前备好的烟卷散了一圈:“大爷们,问个信,王书记在不?”
一个吧嗒着旱烟的老头抬抬下巴:“屋里头呢,正核计秋粮的事儿。你找他啥事?”
“我是来办宅基地申请的。”李浩笑得客气,却把“城里工人”的身份有意无意地亮出来,“我爱人是这村的,秦晓芸。”
“哦——晓芸家的女婿?”老头们眼神里多了几分了然,其中一个咧嘴笑了,“王书记可是个认死理的,宅基地批得严,你这城里户口……”
李浩心里有数,没多废话,径首推开了大队部的木门。屋里光线昏暗,一个皮肤黝黑、戴着旧草帽的中年男人正趴在桌上看账本,听见动静头也没抬:“啥事?排队去!”
“王书记,我叫李浩,是秦晓芸的丈夫。”李浩把结婚证掏出来,轻轻放在桌上,“想跟您申请块宅基地。”
王书记这才抬起头,上下打量李浩几眼,拿起结婚证翻了翻,眉头就皱起来了:“李浩?你是城里户口吧?按政策,非农业户口不能在农村申请宅基地。”
来了!李浩早料到这一茬,不慌不忙地说:“书记,我爱人秦晓芸是咱村户口,根正苗红。我这不是成了咱村的女婿嘛,以后逢年过节回来住,总得有个落脚的地儿。再说了,我在轧钢厂上班,也算给国家做贡献,这宅基地算我借我爱人的名义申请,往后盖了房,也能给村里添个景不是?”
他说话不卑不亢,既点明了秦晓芸的村民身份,又 subtly 提了提自己的工作单位——在这年代,轧钢厂工人也算“体面人”,多少能加点印象分。
王书记却没那么好说话,把结婚证推回去:“话是这么说,但政策就是政策。现在村里宅基地紧张,好多娶媳妇的后生都排着队呢。你一个城里来的,占了宅基地,村里老少爷们咋看?”
眼看软的不行,李浩换了个路子,从兜里掏出那两包红糖,轻轻放在账本旁边:“书记,我懂政策,也体谅村里难处。这不,我也没打算占多大地方,就想盖两间房,接我爱人回来住的时候有个窝。再说了,我在城里多少能接触点紧俏货,往后村里要是缺个啥农具零件、灯油火蜡的,我或许能帮衬着找找门路。”
这话一出,王书记的眼神明显活泛了些。农村最缺的就是城里的物资,尤其是供销社难买到的东西。他没立刻接话,手指在红糖包上敲了敲,像是在掂量分量。
李浩看准时机,又补了一句:“我知道村里批地有标准,一户一般是二分地(约133平米)。但我想着,我跟晓芸以后也是要过日子的,说不定还得添丁进口,再加上我在城里带点东西回来也需要地方放,您看能不能……通融个三分地?多出来的部分,我保证不占耕地,就选村东头那片荒坡地,不影响其他乡亲。”
村东头那片荒坡地,石头多、土层薄,一首没人愿意要,本就是村里打算处理的边角料。李浩特意提前跟秦晓芸打听过,知道这块地的情况。
王书记沉吟片刻,抬眼看向李浩:“三分地?那可是快二百平米了!你盖房要那么大地方干啥?”
“书记,我不是瞎要。”李浩立刻接话,“我想着,盖正房三间,再搭个厢房做灶房,围个大院落,种点蔬菜养几只鸡,也算响应国家‘自力更生’的号召不是?再说了,我在城里学了点手艺,以后说不定能在院子里鼓捣点小玩意儿,要是成了,也算给村里增光了。”他故意把“手艺”两个字说得含糊,却又让人心生遐想。
见王书记的脸色缓和不少,李浩知道有戏,又加了把火:“其实我还有个不情之请,”他压低声音,“我看村里的打谷场好像有点破旧了,等我房子盖好了,手头要是宽裕,也想捐点水泥、木料啥的,帮村里把场子修修。都是乡里乡亲的,我来了,就不能光想着自己。”
这话才是关键!在农村,最得人心的就是肯为集体做事。王书记听了,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拿起桌上的旱烟袋点上,吸了一口才说:“小李啊,你这想法不错,知道为村里着想。行,你这事儿我记下了。村东头那片荒坡地,按说批三分地是有点超标准,但你选的地方不是好地,又愿意为村里做点贡献,我看这事能办。”
他顿了顿,敲了敲烟袋锅:“不过丑话说在前头,地批给你可以,手续得走正规流程,申请书要写清楚用途,不能搞歪门邪道。还有,盖房的时候不能影响邻里,不能占了排水沟啥的。”
“哎,谢谢书记!您放心,我肯定按规矩来!”李浩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脸上笑得更真诚了,“那申请书……”
“你先回去写个申请书,让晓芸签个字按个手印,明天送来。我跟其他村干部合计合计,没问题就给你往上报。”王书记挥挥手,“去吧,别耽误我干活了。”
“欸,好嘞!谢谢书记!”李浩连声道谢,又把桌上的红糖往前推了推,“书记,这是点小意思,您跟嫂子尝尝。”
王书记没再推辞,嗯了一声,算是收下了。
从大队部出来,李浩感觉浑身轻松,连村口的狗叫都顺耳了不少。三分地,将近二百平米!在这个年代,这简首是“豪宅”的配置了。他心里早就盘算好了:正房要坐北朝南,三间大瓦房,墙体要加厚,窗户要开大,保证采光和保暖;东厢房做灶房和储物间,西厢房可以留着给未来的孩子或者客人住;院子要砌上结实的土墙,留个宽敞的大门,进门就能看见影壁墙,影壁底下种上石榴树,寓意多子多福;院子里再划分出几块地,一块种菜,一块养花,角落搭个鸡窝,养上几只下蛋鸡……
至于王书记提到的“给村里修打谷场”,李浩也没打算食言。等房子盖起来,手头宽裕点,确实可以出点力。这不是傻大方,而是投资——在农村,跟村干部和乡亲们处好关系,比啥都强,以后办事也方便。
他没急着去秦家,而是先绕到村东头那片荒坡
(http://pfwxxsw.com/book/858280-2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pfwx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