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古文明遗物修复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9章 古文明遗物修复

 

咸阳城南,一处废弃的陶窑。

这里曾是前朝烧制瓦当的地方,如今只剩下几座坍塌的窑洞和满地的碎陶片。因其地处偏僻,又传闻闹鬼,早己无人问津,倒成了赵彻绝佳的藏身之所。

他靠在一座尚算完好的窑洞内壁,火光映照着他苍白的脸。那场惊心动魄的逃亡,几乎耗尽了他所有的心力,强行催动精神力留下的后遗症,如同跗骨之蛆,让他每一次呼吸都伴随着肺腑的隐痛。

但他顾不上这些。

借着微弱的火光,他将自己这段时间以来,冒死获取的“战利品”,一一摊开在身前一块干净的麻布上。

那块从地宫核心带出来的水晶立方体,静静地躺在中央,表面光滑如镜,却感受不到一丝能量的流动,像个死物。

在它旁边,是几块形状不规则的金属碎片。这是他当初在“禁地”外围,从那些被销毁的机关残骸中,偷偷收集的。这些碎片质地奇特,非金非铁,入手冰凉,上面刻着一些细如发丝的纹路,与水晶立方体上的暗纹,似乎同出一源。

还有两枚残破的青铜符节,是他在搜查恩师故居时,于夹墙中发现的。符节上的鸟虫篆古奥难辨,但其材质,却与那些金属碎片惊人地相似。

这些东西,零零散散,看起来就像一堆从古董摊上淘来的破烂。

换做旁人,恐怕早就将它们丢弃了。

但赵彻的“洞察之眼”,却在告诉他,这些“破烂”之间,存在着某种微妙的,肉眼不可见的联系。

他伸出手指,轻轻拂过一块金属碎片的边缘。那上面,有一个小小的豁口,截面光滑,像是被某种高热的能量瞬间切断的。他拿起另一块碎片,比对了一下。不行,对不上。

他又拿起那枚青铜符节,仔细端详。符节的断口处,同样光滑,但其内部的纹路,却呈现出一种螺旋状的延伸趋势。

这是一种力的传导路径。

赵彻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出墨家机关术中,关于“机枢”和“流道”的设计图。墨家认为,万物皆有其“理”,机关之巧,在于顺应其“理”,引导“力”的流动。小到一只连弩的扳机,大到一座城池的防御体系,其核心,都是能量的传导与转化。

那么,这些古文明的遗物,是否也遵循着同样的“理”?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心中萌生。

他不再将这些碎片,看作是独立的个体,而是将它们,视为一个巨大而精密的机关上,散落的零件。

他要做的,不是“修复”,而是“重组”。

说干就干。

他从随身的行囊里,取出了几件小巧而又精密的工具。一柄小小的铜锤,几根粗细不一的骨针,还有一个用鱼鳔和水晶打磨成的,简易的放大镜。这些,都是他身为墨家机关师,从不离身的宝贝。

他就着火光,开始了自己的工作。

他首先清理了所有碎片的表面,用软布蘸着清水,将上面的尘土和污迹,一点点擦拭干净,让那些隐藏在污垢之下的,精密的纹路,彻底暴露出来。

然后,他开始测量。

没有游标卡尺,他就用两根骨针和自己的手指,作为最原始的度量工具。他仔细地测量着每一块碎片的弧度,每一个豁口的深度,每一个纹路的走向,并将这些数据,用木炭,在旁边的陶壁上,飞快地记录下来,画成一张潦草却又精准的“零件图”。

时间,在专注中,悄然流逝。

窑洞外的天色,由黑转灰,又由灰,染上了一抹鱼肚白。

赵彻的双眼布满了血丝,但他眼中的光芒,却越来越亮。

他发现了一个规律。

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碎片,其边缘的弧度,豁口的尺寸,竟然都遵循着某种严格的数学比例。而那些细密的纹路,也并非装饰,它们首尾相连,分明构成了一个个独立的,类似于“电路”的闭环。

这根本不是青铜时代的产物!

这是一种,超越了这个时代,至少一千年的,精密工艺!

他深吸一口口,压下心中的震撼,开始尝试第一次拼接。

他拿起两块金属碎片,按照自己在陶壁上推演出的位置,小心翼翼地,将它们对接到一起。

“咔哒。”

一声微不可闻的轻响。

两个豁口,完美地,严丝合缝地,嵌合在了一起。仿佛它们天生,就该如此。

成了!

赵一喜。

他如法炮制,将第三块,第西块……所有的金属碎片,都按照图纸,拼接起来。最终,它们组成了一个巴掌大小的,形似罗盘的圆盘。圆盘的表面,布满了流线型的纹路,充满了种难以言喻的,和谐的美感。

但这圆盘,依旧是死气沉沉的,没有任何反应。

赵彻的目光,落在了那两枚残破的青铜符节,以及那块最关键的水晶立方体上。

他发现,在拼接好的圆盘中央,有一个凹槽。那凹槽的大小和形状,与那块水晶立方体,几乎一模一样。

而那两枚符节……

赵彻拿起符节,对着光,仔细观察。他发现,在符节的侧面,各有一个极其微小的插孔。而圆盘的边缘,恰好有两个对应的,小小的凸起。

这,就是“机枢”!

赵彻的心,砰砰首跳。

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即将解开千古谜题的孩童,既兴奋,又紧张。

他先将两枚青铜符节,分别插入了圆盘两侧的凸起上。

“嗡……”

一声极其轻微的,如同蜜蜂振翅般的嗡鸣声,从圆盘中响起。

赵彻清晰地看到,那两枚原本暗淡无光的符节,其内部的纹路,竟然亮起了一丝微弱的,如同呼吸般的,淡蓝色光芒。

一股若有若无的能量波动,以圆盘为中心,扩散开来。

有效!

赵彻的精神,为之一振。

他知道,最关键的一步,来了。

他屏住呼吸,拿起那块冰冷的水晶立方体,缓缓地,将它按向圆盘中央的凹槽。

就在立方体与凹槽接触的一刹那——

“嗡!!!”

一股比之前强烈百倍的能量波动,猛然爆发!

窑洞内的火光,瞬间被压制,整个空间,都被一种柔和而又明亮的,蓝色光辉所笼罩。

赵彻感觉自己的大脑,像是被一柄无形的温水锤,轻轻地,却又无比深刻地,敲击了一下。

一股庞大而又精纯的信息流,顺着他的手臂,涌入了他的脑海。

那不是文字,不是语言,而是一种更纯粹的,关于“能量”本身的,认知。

他“看”到了。

他看到了这圆盘内部,能量是如何从两枚符节中被“汲取”,又是如何通过那些精密的纹路“传导”,最终,汇入中央的水晶立方体,被“增幅”和“稳定”。

他甚至“理解”了,为何当初在地宫,他将水晶立方体嵌入方尖碑时,会产生那种“链接”感。因为那个方尖碑,本身就是一个巨大无比的能量基座,而这块水晶,则是它的“钥匙”和“核心处理器”!

这就是,古文明的“能量驱动”原理!

它不是什么神仙法术,而是一种,可以被理解,被计算,甚至……被复制的,科学!

这股能量的共鸣,来得快,去得也快。

当圆盘上的光芒,逐渐黯淡下去,最终稳定在一种微光状态时,赵彻,缓缓地,睁开了眼睛。

他的世界,不一样了。

如果说,之前的“洞察之眼”,是让他拥有一双高清的,带逻辑分析功能的眼睛。

那么现在,他的“洞察之眼”,就像是,被加装了一个“热成像”和“能量频谱”的滤镜。

他能“看”到,眼前这个修复好的古文明圆盘上,正散发着一层淡淡的,如同水波般荡漾的能量场。

他能“看”到,窑洞口,那些被朝露浸湿的碎陶片上,附着着微弱的,属于“水”的,湿冷的气息。

他甚至能“看”到,自己身体内部,因为伤势和疲惫,而显得紊乱和晦暗的,生命能量的流动。

这种感觉,玄之又玄,却又无比真实。

他,能够更清晰地,感知到这个世界,表象之下的,另一层真实。

尤其是……那种属于古文明的,独特的力量波动。

他缓缓地,转过头,望向了咸阳城的方向。

在他的“新视野”中,咸阳城,不再是一片死寂的剪影。

有两处地方,正散发着极其微弱,却又如同黑夜中的烛火般,清晰可辨的,同源的能量光芒。

一处,在咸阳宫深处,戒备森严,那里,是始皇帝的寝宫。

而另一处,更加的深邃,更加的晦暗,如同一个深不见底的旋涡,正缓缓转动。

那里,是骊山。

是秦始皇陵的,核心所在。

赵彻的嘴角,缓缓勾起一抹弧度。

之前,他是无头的苍蝇,只能被动地,等待线索的出现。

而现在,他有了地图。

他,有了新的,目标。


    (http://pfwxxsw.com/book/847914-3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pfwxxsw.com
平凡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