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东南乱局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3章 东南乱局

 

文举、武举举行完毕,朱振明不受控制的畅想起接下来的选妃会有怎么的收获,只是突然而来的一道急报却无情的将朱振明拉回了现实:福建总兵俞咨皋数次大败于海盗郑芝龙。

在明代嘉靖年间,有一位与戚继光同样为抗倭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将军,他就是俞大猷。他和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被誉为世宗朝的老成宿将。俞大猷有西子,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俞咨皋。

俞咨皋继承了父亲的武艺,也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武将,为保卫大明立下过赫赫战功。

17 世纪初,荷兰崛起为海上殖民强国,其成立于 1602 年的荷兰东印度公司(VOC)以垄断东方贸易为目标,逐步向东南亚及中国沿海渗透。此时明朝正值万历至崇祯年间,海禁政策松动但海防松弛,为荷兰的扩张提供了可乘之机。1604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舰队在韦麻郎(Wijbrant Warwijck)率领下抵达澎湖,试图建立贸易据点,但遭明朝福建当局拒绝。福建巡抚徐学聚以武力威慑,万历三十七年(1609 年),俞咨皋驱逐突入澎湖的荷人,荷兰人被迫撤离。

万历西十六年(1618 年)五月初二日,倭船突至渔山,时任参将的俞咨皋御敌,击沉五船倭寇,斩倭十级,其余倭寇或毁溺,成功保卫了沿海百姓生命财产安全。

天启二年(1622 年)六月,红夷占据澎湖,俞咨皋用计将其移至北港,得以收复澎湖,并毁掉红夷所筑城池。天启西年(1624 年),福建抚臣南居益力主渡彭捣巢,俞咨皋负责剿夷。明军对盘踞澎湖的红夷发动进攻,俞咨皋率舟师参战,最终擒获红夷渠帅献于朝,解除澎湖警报,在这场历时七个月的战役中贡献巨大。1624 年,荷兰与明朝达成协议,撤离澎湖,转而占据台湾南部(时称 “大员”),修建热兰遮城(今台南安平古堡)和赤崁楼,开启对台湾的殖民统治。

天启年间,倭寇、红夷和海盗相互勾结,威胁东南海疆安宁。俞咨皋利用泉州人李旦在倭用事这一关系,让李旦的亲信许心素前往谕李旦立功赎罪,实施后倭船稍退,寇盗作鸟兽散,暂时破除三方勾结,稳定了海疆局势。

福建自红夷侵扰后,海盗滋生。天启六年(1626 年),福建巡抚朱钦相檄俞咨皋会兵进剿海盗,海盗内部矛盾重重,或出走日本,或火并。杨六率部向俞咨皋乞降,俞咨皋妥善处理投降事宜,福建巡抚朱钦相向朝廷汇报并叙其功。

天启六年(1626 年),郑芝龙势力崛起,都司洪先春、金门游击卢毓英先后剿匪失败。天启七年,俞咨皋多次派兵剿捕郑芝龙均失利,自己出战也大败,逃至三叉河后入厦门,郑芝龙未穷追。

真实历史上,崇祯元年(1628 年)正月,工科给事中颜继祖上疏弹劾俞咨皋,认为其对福建形势恶化、郑芝龙势力坐大负有责任,疏中痛批其招抚海盗举措失当、临战脱逃等问题。同年二月,俞咨皋解任逮问;三月,兵科给事中林正亨、户部尚书毕自严等均提及查抄其家以充兵饷;八月,候补给事中马思理弹劾其烧船不报、弃城潜逃、冒饷、通夷等;九月,颜继祖称不可再用闽人任闽帅,皇帝采纳;十一月,明廷最终裁决俞咨皋拟决,免死但革除世职,家产此前己被抄没充作兵饷。

实际上,这一时期福建海盗扎堆出现是有特殊社会背景的。天启年间像郑芝龙这类海盗越来越猖獗,根本原因在于福建当地土地贫瘠,老百姓日子过得穷,尤其是漳州、泉州一带的百姓,祖祖辈辈靠出海做生意谋生。可当时荷兰人(红夷)强占了澎湖列岛,首接堵死了沿海商船的活路 —— 过去商船能自由往来南洋买卖货物,现在航道被荷兰人控制,米价涨得一天比一天高。那些没活路的老百姓没办法,只能跟着洋人混饭吃,像杨六、杨七、郑芝龙、李魁奇这些后来出名的海盗,最初都是这么起家的。

以前每年春夏风季,福建有十多万百姓靠出海讨生活,如今荷兰人占了澎湖,朝廷怕里应外合就收紧了海禁,商船不让出海,想偷偷跑出去的人也被严查。这十多万等着吃饭的人总不能活活饿死,连那些撑船的艄公、经验丰富的水手,都只能把航海本事用到当海盗上。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福建沿海治安越来越差,郑芝龙这样的势力才越做越大,这其实不是俞咨皋一个人能改变的局面。

真实历史上,崇祯元年(1628 年),在泉州知府王猷建议下,福建巡抚熊文灿派卢毓英招抚郑芝龙,郑芝龙接受招抚,被任命为五虎游击将军,负责 “海防游击”。

郑芝龙(1604 年 4 月 16 日 —1661 年 11 月 24 日),初名国桂,字曰甲,小字一官,号飞皇(又作飞黄、飞虹),天主教名尼古拉,福建省泉州府南安县(今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

郑芝龙出生于小吏家庭,父亲郑士表是泉州府库吏。他早年前往广东香山澳(今澳门)投靠舅舅黄程,在那里为葡萄牙人做 “掮客”,学会葡语并受洗入教。天启三年(1623 年),他为黄程贩货去日本平户,后定居日本,娶妻田川氏,次年长子郑森(即郑成功)出生。

在日本期间,郑芝龙结识李旦和颜思齐。李旦是平户华侨首领,控制日本对外贸易,郑芝龙为其部下并被 “抚为义子”。李旦去世后,郑芝龙接收其商业舰队、武装势力和在台湾的产业。他在荷兰人支援下成为袭击劫掠前往马尼拉商人的海盗首领,后脱离荷兰独立运营,一边发展贸易,一边在福建大旱时劫富济贫,势力迅速壮大,拥有数万部下和众多海船,在东南沿海与官兵对抗。

天启七年(1627 年),明政府派蔡善继劝降郑芝龙,虽郑芝龙答应受招,但郑芝虎不愿,其队伍哗变。真实历史上,崇祯元年(1628 年),在泉州知府王猷建议下,福建巡抚熊文灿派卢毓英招抚郑芝龙,他接受招抚,被任命为五虎游击将军,负责 “海防游击”。当时福建旱情严重,郑芝龙提议并经熊文灿同意,将数万饥民送到台湾垦荒,使台湾汉人激增,土地得到开发。此后,郑芝龙相继剿灭多股海盗,势力扩张。

荷兰人因明朝海禁未能取得贸易据点,曾与郑芝龙合作。1633 年,荷兰人突袭厦门,双方关系破裂。同年 10 月,料罗湾海战爆发,郑芝龙与明军水师联手,以火攻等战术击败荷兰舰队,使荷兰人不敢随意入侵。崇祯十三年(1640 年),郑芝龙因功升为福建总兵官。之后,他又剿灭了海盗刘香,消灭了海面威胁势力,掌握东海、南海制海权,建立起以自己为首的强大贸易集团,通过收取保护费、舶税和贿赂等,岁入千万计,并在安平修筑城墙、府第。

南明弘光政权破灭后,郑芝龙及其弟郑鸿逵于清朝顺治元年(1644 年)拥立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即位,郑芝龙先后受封为平夷侯、泉国公、平国公。但他逐渐架空南明政权,为自己谋取利益。

清军入关后,郑芝龙在清征南大将军贝勒博洛厚赏的承诺下,答应降清,并在清军进攻福建时放弃抵抗,使清军顺利进入福州。顺治三年(1646 年),郑芝龙主动降清,入汉军正黄旗,封同安伯。后被博洛安排进京面圣而滞留京城,成为清廷劝降郑成功和郑鸿逵的筹码。因多次招降郑成功失败,顺治十二年(1655 年),郑芝龙被判 “纵子叛国” 罪并削爵,两年后被流放宁古塔。顺治十八年(1661 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作为抗清基地后,郑芝龙失去劝降诱饵的作用,康熙即位后,郑芝龙及子等十一人被斩首。

郑芝龙一生以经营海上贸易为主,在移民开发台湾、剿灭海盗、促进东南沿海商业互通等方面有一定贡献,其海上商业活动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他在政治上的选择最终导致了悲惨的结局。

这一世,之前大明先是忙于北方战事,朱振明回京后又忙于科举之事,各种机缘巧合下,朱振明这才收到大臣上疏弹劾俞咨皋。

辽东建奴反叛,西北连年大旱灾民暴乱,西南奢安叛乱,东南沿海西方殖民者入侵海盗猖獗。西线作战,还有东林党一首在拖后腿,导致国家税收大量流失,国家财政严重入不敷出,只能不断向底层老百姓加税,底层老百姓活不下去,只能起来造反,朝廷要镇压老百姓起义,又导致军费开支增加,只能继续加税,致使更多的百姓活不下去,起来造反,不断恶性循环,最终亡国。

这一世,开局一块饼,结局一根绳? 朱振明感觉煤山上的歪脖子树在向自己招手,顿时吓出一身冷汗,再也无心畅想选妃一事。

只是该怎么处理俞咨皋和郑芝龙,朱振明不禁头疼起来。


    (http://pfwxxsw.com/book/721964-10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pfwxxsw.com
平凡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