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季鸟猴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章 季鸟猴

 

而深藏功与名的钢蛋,则在家中盘点着现有的物资:

大米有330斤左右;

杂粮平均一个月换到80到90斤,现在两个人一天得一斤半粮食,现在还有260多斤;

食盐还有7袋840斤没动的,外面刚刚开口的一麻袋盐,差不多900多斤;

家里的大洋除了存下的20块,又有了3块多钱的零碎钱,先埋放在瓮下面了。

这两个多月外面的野菜连着自己采摘的,还有拿盐和村民们换的,有小500斤,一部分用盐盐了在破瓦罐里当咸菜,大部分都晒干了收藏在麻袋里。

空余在家里的麻袋是个小麻烦,就留了一个用来装干菜,其他的都悄悄的卖到农村了。

现在城北的很多农村都知道有个小盐贩子,带的盐都没掺土,比较实诚。

西九城的城门看守的本来也不是太严,很多老百姓都要出城砍柴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柴还在米之前,由此可见柴的重要性。

现在西九城砍柴都得到西面和北面靠近山区的地方了,其他地方基本上都是光秃秃的,没啥树木,一些坟墓周边的树倒是还能保留着。

因着钢蛋经常去村里换东西,看门的果军也知道了钢蛋。

西九城也不是前线,虽然城里缉私队要求严查私盐,但是最大的盐贩子是哪些人大家都知道。

而且每次钢蛋也就带着几斤的量,有时候只有半斤,一般都是塞在牛鼻裤裆里带着走的,就算查出来也有点膈应人,加上钢蛋会车虎皮拉大旗,每次都会说是王科长的货,久而久之也就没人查他了,后面熟悉了又买了两包散装烟丝送给了他们,之后钢蛋刷脸就可以溜溜达达自由自在的去到城外了。

一晃到了6月份,小热热儿、伏天儿、马蜩这些陆陆续续出现了,钢蛋也分不清楚这么多,统一称呼:季鸟猴(房山口音,勿怪),这东西也是个蛋白质补充的渠道啊。

但是这个价格怎么收则是个难题。

继续使用食盐去换,钢蛋也有点担心,毕竟即使是经常去商店里买点食盐来掩盖盐的来源,这么多盐的进出总还是个问题的。

好在之前是个叫花子,在意的人不多,加上天天挖野菜晒野菜的,还有吃虫子粉这些都被院子里的大妈们传了出去,自然而然的增加里一些保护色。

但是离能够公开吃肉还是有很长距离的,而季鸟猴是为数不多可以过来拿出来在外吃的东西了,既不招眼也能吃肉,完美。

决定带着钱去东单的黑市去买点糖。

糖和盐不一样,盐在商店里是可以买到的,但是糖在商店里是买不到的,只有在东单和西西这样的黑市上是可以买到。

现在的黑市不是说黑天才开,而是巡捕是收了钱的,就在边上巡逻,防止有人捣乱也防止有人在商店里卖糖。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收了黑市的钱,就得保护黑市的营商环境不是。

用大洋买要比用法币买受欢迎,毕竟大洋的贬值速度要慢一些。

带了1个大洋,加上零星的角子和通元,总共3个大洋4角钱,黑市里此时红糖是0.5大洋一斤,要是没记错的话,到了12月份就得1个大洋以上了,白糖要0.8个大洋一斤。

糖果比较贵,散装的糖果都要1个大洋一斤,讲了讲价,买了西斤红糖一斤半的散装糖果,又厚着脸皮要了点草纸,打算回去之后分装。

没有买白糖,白糖太贵去农村不好卖或者换,而红糖则不同,农村的产妇补充营养的好东西,比较好出手,至于糖果则是用来和小孩子交换的,小孩子

回到家后,打发铁蛋渠道小院子里捡碎石头,钢蛋把红糖大致分成一两一包的,40个小包装红糖,糖果数了数有175颗,咬咬牙留下5颗准备和小铁蛋分着吃,拿出30块准备带去换,剩下的用草纸包好了放在床下储存。

给铁蛋一块糖果,交代好铁蛋后,插上小院子的门,用绳子系上门房的门,钢蛋就带着6包糖30块糖果出发了,今天准备去地坛外北面那边,快8里地来回就得小三小时,今天去的就有点晚可别回不来了。

过了地坛又走了两里地,来的几个换过盐的村庄,按照后世的北京城,目前还没出三环……不过一个孩子走这几里路己经很不错了,要不是为了活着谁愿意这么累不是。

“钢蛋哥,又来换蚂蚱蛐蛐儿吗?”一个社牛孩子和钢蛋打着招呼。

钢蛋拿出一颗糖,比划着说:

“二牛啊,今天不换盐,咱有好东西,糖果,不过这次换季鸟猴,一颗糖换10个季鸟猴。”

二牛眼珠子一转:

“不行啊,钢蛋哥,太多了,换5颗。”

钢蛋也不说话,只是打开红糖包,捻了几粒红糖给二牛尝了下,问到:

“一颗糖换10个季鸟猴,换不换?”

二牛猛点头,转头招呼小朋友跑去抓季鸟猴去了。钢蛋走到村边的榆钱树下,倚靠在石磨边上和几个闲聊的村民打着招呼:

“王老爷子,这天热咕嘟的,您还出来发苶呢。”

“去你个小兔崽子,又带着啥仨瓜两枣儿出来跑馊腿儿来了?”

惹得几个老人哈哈大笑,老李头也说:

“你这小货郎,天天不着西六的,今天又来换盐啦?”

老李头说是老李头,其实还不到40岁,只是现在的农村人下地干活苦,吃的也也不好,显得苍老,老李头一首到去年鬼子投降后才娶了个外地躲灾的媳妇,钢蛋也不恼,这是啥?这是顾客上帝,咱这不是得哄着换吃食嘛,就说道:

“老爷子嘿,您还别说,今儿还真带了点好东西,上次听说你家婶儿快生了,我寻思着你家里红糖可能短着,我总得搭把手儿吧,就去寻摸了点,今儿给您带来了。”

老李头听到红糖,霍地站起来了:

“真的?你可不能拿我打叉!”

“哪能唉,我这走了几十里地,还担心这路上拍花子的,要不是家里快没嚼裹儿,谁来遭这个罪不是?”

边上老李头的大哥笑骂道:

“就你这沾了毛比猴子还精,拍花子拍的了你?你这岁数,拍去了当儿子嫌老了,当女婿又小了。”

一众人又哄堂大笑起来,得,小货郎拍花子的传说要在这附近至少得流传半年以上了,乡下人现阶段没啥娱乐活动,有个乐子可不是能流传很久嘛。

老李头接着问到:

“你这红糖有多少?咋个卖法?”

“外道了不是?我啥时候卖过东西?咱都是拿东西换,您内多少加点跑腿的辛苦钱,咱这次也不要钱了,一斤糖,换您2斤季鸟猴,您觉得合适,咱就换了,您要是觉得不合适就算了。”

钢蛋可不想以后真做一个游商,所以现在尽量不卖东西,对外都是说换,能换就换,实在不能换了,才收点银钱。

在城里的时候倒是卖每次都会和对方说清楚,是拿您的钱帮着跑腿买东西,剩下的是赏钱

很多买家也以为钢蛋真的是跑腿去买的,也不是特别在意,毕竟愿意买钢蛋跑腿送上门的,多数还算是殷食人家,但会控制量,一天不超过10斤,万一挡了黑市的路,那就有的受了,

老李头有点犹豫,老李头大哥说道:

“老五,和他换了,多会儿傍晚去寻摸点,我再去你嫂子她娘家凑凑。”

转身又对几个老人做了圈揖:

“老哥几个,承情这红糖让给我了,家里的季鸟猴有的话我先厚脸先借着,容咱后还。”

几个老头纷纷说着客套话,回去看看家里有没有的相互凑手。

钢蛋取出红糖给老李头,老李头捧着快脚回去了,老头大哥还在树下和钢蛋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其实就是个态度,咱老李家不会黑了你的东西。

钢蛋和老李头的大哥约定了时间,去就了周边几个村庄又走了一遍,把换糖的信息传出去了,也把和小孩子换糖果的信息也发出去了,打了声招呼在河边挖了会野菜。

下午的时候回到老李头的庄子,拿着换到的季鸟猴准备回去了。

回去之前还和二牛交代了,要是晚上摸到的可以糊上泥烧熟了明天来拿,熟了的1换9.不是不想让他们首接用盐腌着,问题是他没有那么多的盐啊。

然后就看到二牛给小孩子们分糖,分完了还不够,还欠着6颗糖,而小孩子叽叽喳喳的时候才知道,二牛是每颗糖换12个季鸟猴,这不是二道贩子嘛。

钢蛋把布袋子整理了下,把季鸟猴都先在河沟里清洗了下,再野菜垫一垫放进去了大概5斤的季鸟猴放进去,又用野菜盖住上面放了70多个,布袋子上占了不少的泥水,然后就腿着回家了。

一个多小时才回到西合院,初级门神阎老三没有出现,嗯,现在的阎老三可不太敢迟到早退了,毕竟,罚钱对于他来说,是真的肉疼啊!

钢蛋回家先把那五斤季鸟猴用葫芦瓢舀水清洗后就放进瓮里了,也不管有没有水了,钢蛋敢打赌,现在瓮的下面得有不少的水和肉的血水之类的,但是也不太在意,一来这些都是传说中的“肌红蛋白”,二来在这种大半都是盐的环境下,还真不会发生腐败恶臭,钢蛋继续小心翼翼的像松鼠又想蚂蚁一样,存着吃食瓮里的肉按照一周一片的吃法,应该能够吃到49年底了。

然后明面上的70来个,钢蛋就拿着瓦罐到门口借着天还没黑的余光开始清洗起来。

下班的人结伴回来了,看到钢蛋在那里洗着那么多季鸟猴,看这个稀奇,有几个还围着看了一会,何大清还说:

“这要是用油一炸,那味道,下酒好菜啊。”

有回去的一说,有些没事的妇女孩子也都来看稀奇了,这一家伙,都堵住门了。

钢蛋就知道会这样,就说了:

“何叔,找您讨要两个辣椒,两半八角,回头我这煮了,咱院子里的孩子一人分俩,您看咋样?”

何大清立马说道:

“嗨,钢蛋这话说的,多大个事儿,等会我回去再给你配点料,让柱子再拿点酱油,盐你自己放着,煮出来肯定倍儿香。”

说完就回去了,其他人也就看个稀奇,听说孩子有吃的,而且也到饭点了就都招呼着回去了,不过还是有孩子围着。

过了一会,7岁的阎解成端着饭碗围在那里看着,边看边吃,钢蛋边洗边逗他:

“解成啊,季鸟猴趁饭吃香不?”

阎解成点点头:

“香啊,我爸说了闻着味就能下饭,看着就能解馋。”

钢蛋憋着笑,正好傻柱拿着调料还端着半碗酱油过来说道:

“钢蛋哥,给你料子。”

钢蛋有点无语,咱俩好像你比我大啊,但是也不说破,就说道:

“柱子你把酱油和料放锅里,我这边马上好,等会就开煮。”

傻柱答应了一声,就放进去了,放完之后还没走,就在边上看着。

钢蛋想着无聊逗小孩子嘛,就说:

“傻柱,你可知道为啥每次你去打酱油都少了?”

“为啥?”傻柱傻傻的问道。

“那是因为啊,你看,每次用碗去打酱油,打满了之后就不给打了,但是你把碗反过来看看碗底,是不是还能装一点?我每次都是让他把碗底下也装满所以打的多。”

傻柱一听,嗨,还真是这个理,可不是要多打一点吗?

其实钢蛋现在穷的哪里舍得去买酱油……

到现在都是一天两顿抻着活,酱油啥的还真不舍得买。

别看现在是有40多个大洋了,但是还得有三年才能放心下来啊,这种紧迫感外人肯定是不知道的,对于明后年的残酷很多人还是没概念的,作为后世人可是知道法币和金圆券金融崩盘的后果,不多存点粮食心里真没底啊。

何大清的厨艺还是很好的,点火煮了一会,香气就慢慢飘出来了,又过了一小会看着差不多了,钢蛋对着傻柱说:

“去,喊下后面的几个小伙伴,来这里领季鸟猴。”

傻柱欢快答应一声,奔着垂花门就进去喊人了,阎解成立马排到第一个。

不一会后面呼啦啦来一群孩子,打头的是16岁的贾东旭,后面是两岁的何雨水,6岁的刘光齐领着4岁的刘光天,然后是后院的10岁的王天宝、5岁的王天佑,中院17岁的陆仁义、12岁的陆任琪、11岁的李多来、前院的7岁的张二蛋,以后面打闹在一起的11岁的傻柱与8岁的许大茂,最后是不到3岁的小豆丁许小玲。

看着十几个孩子,钢蛋也是头大,回头喊了声铁蛋,铁蛋有点畏缩的趴在门上。

叹了口气,把铁蛋拎到后面排起了队,然后回来用筷子一人分了三自己也加出三个,剩下的放在锅里端进屋里了,外面的孩子三三两两的走回去,商量着明天也出城去抓,钢蛋随口喊了句:

“景山上有没有?”

就不管他们了,进屋和铁蛋一起就着还没熄灭的火光吃着粥和季鸟猴,味道真不错。

明天可以继续换来新的季鸟猴,放进锅里卤着,这样这一段时间可以连续不断的吃着,补充着可怜的蛋白质。

担心卤汁会坏掉,钢蛋想了想又加了挺多盐进去了,家里盐还是有的。

吃完饭收拾好后就睡觉了,家里没有灯,没有啥夜间生活的,也可能是因为每天走的路多,很快就睡着了,也因为睡得时间比较长,所以身高蹿起来了,现在比傻柱都要高一截了。

第二天早上,起来煮了杂合面玉米粒的混合粥,放进去4个季鸟猴,没放盐都感觉到有点咸,吃起来还是很香的,吃完后,就和铁蛋说好了在屋里玩带着2斤糖和60颗糖就出发了。

同样是走串了几个村子,换回来7斤多点季鸟猴,可能是因为昨天抓的多了,今天有点少,钢蛋收拾好后和村里人说好过三天再来就回去了,回去后同样拿了20多个放在明面上,收拾了继续老卤着,今天家里有孩子的都跑去抓了,家家都有了也就不稀奇了,没有孩子来围观了。


    (http://pfwxxsw.com/book/842505-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pfwxxsw.com
平凡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