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上午九点。
深秋的寒风卷着落叶,在红星厂空旷的厂区打着旋儿。几辆铮亮的黑色轿车,如同闯入破败古堡的现代骑士,无声地滑停在厂部门口。车门打开,首先下来的是一身藏青色呢子大衣、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周大奎和脸上堆满热切笑容、穿着崭新中山装的赵金宝。
紧接着,后车门打开。一只擦得锃亮的黑色皮鞋踏在冰冷的水泥地上。李文博,港星集团大陆投资部总经理,终于现身。他约莫西十多岁,身材保养得宜,穿着一身剪裁极其合体的深灰色羊绒西装,外面罩着同样质感的黑色大衣。金丝眼镜后的目光锐利而冷静,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他身后跟着两名助理,一名是提着公文包、表情严肃的中年男子,另一名则提着一个小型便携式仪器箱、戴着眼镜的技术工程师。
“李总!欢迎!欢迎莅临红星厂指导工作啊!”赵金宝抢先一步迎上去,热情地伸出双手。
李文博脸上挂着程式化的微笑,伸出手与赵金宝轻轻一握,随即转向周大奎:“周厂长,久仰。一路辛苦。”
“李总辛苦!一路辛苦!”周大奎也挤出笑容,与李文博握了握手,笑容有些僵硬。他眼角的余光瞥见李文博身后那位技术工程师手中的仪器箱,心头莫名一跳。
简单的寒暄后,考察正式开始。流程和前世几乎一模一样。先参观相对体面的厂部办公楼(虽然墙皮也在剥落),听取周大奎和赵金宝慷慨激昂却空洞无比的“厂情介绍”和“未来规划”(重点强调“海克特”加工中心的“卓越性能”和“巨大潜力”)。李文博全程保持着礼貌的微笑,偶尔提出一两个精准到点的问题,让周大奎和赵金宝额头微微冒汗。他身后的技术工程师则沉默地记录着,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周围的环境。
接着,是参观主要生产车间。巨大的厂房里,只有寥寥几台机床在运转,发出有气无力的声响。大部分设备都蒙着灰尘,处于闲置状态。穿着油污工装的工人们,或站或坐,眼神麻木地看着这群衣着光鲜的不速之客,气氛压抑而沉闷。技术工程师的目光在那些停机的设备上停留的时间,远比在运转的设备上要长。
“李总,这边请,这边请!”赵金宝脸上堆笑,引着李文博走向车间深处,“前面就是我们厂的‘心脏’,价值连城的宝贝——德国原装进口的‘海克特’五轴联动精密加工中心!代表了国际最顶尖水平!”他的声音充满了自豪,仿佛那台机器是他的勋章。
巨大的“海克特”加工中心被擦拭得锃亮,静静地矗立在车间最显眼的位置。赵金宝示意操作工启动。低沉的嗡鸣声响起,机床主轴开始缓缓旋转,几根轴联动,做着简单的演示动作。
“嗯,不错。”李文博微微颔首,脸上终于露出一丝比较真实的兴趣。他身后的技术工程师立刻上前,打开仪器箱,拿出一个便携式激光干涉仪,开始对着机床的关键运动部件进行检测。
周大奎和赵金宝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紧张地看着工程师的动作。杨建国作为“后勤副主管”,默默跟在队伍末尾,冷眼旁观。他知道,前世这台“海克特”就因为主轴轴承的轻微磨损和丝杠的微小反向间隙,被李文博抓住把柄,狠狠压了一次价。
果然,技术工程师操作了一会儿仪器,又在机床控制面板上调出了一些内部参数看了看,眉头微微皱起。他走到李文博身边,低声耳语了几句。
李文博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镜片后的目光转向赵金宝,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赵副厂长,这台‘海克特’……使用年限不短了吧?主轴温升似乎有点偏高?另外,定位重复精度,好像也比出厂标称值略有偏差?”
赵金宝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呃…这个…李总慧眼!设备嘛,用了几年,总有点小磨损…不过绝对不影响性能!我们有最好的老师傅维护!精度绝对有保证!”
“哦?是吗?”李文博不置可否地笑了笑,那笑容让赵金宝心里发毛。他不再纠缠,仿佛只是随口一问,“设备是好设备,就是……整体利用率似乎太低了点。贵厂的人员结构和技术储备,能否支撑起并购后的高效运转,也是我们评估的重要方面啊。”他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像一把重锤,敲在周大奎和赵金宝的心坎上。
“是是是!李总考虑周全!”周大奎连忙接话,试图挽回,“我们厂虽然暂时困难,但技术底蕴还是有的!老工人经验丰富,新分配来的大学生也很有潜力!比如我们这位杨副主管,”他像是忽然想起什么,把几乎隐身的杨建国往前推了推,“就是刚分配来的高材生!年轻有为,思想活跃!”
杨建国猝不及防被推到李文博面前,脸上瞬间挂起那种新人特有的、带着点书卷气的谦逊笑容,微微躬身:“李总好。”
李文博的目光在杨建国年轻、甚至有些“稚嫩”的脸上停留了一秒,又扫过他洗得发白却整洁的工装,金丝眼镜后的眼神毫无波澜,只是公式化地点了点头:“嗯,年轻就是资本。”语气平淡得如同评价一件物品。显然,在他眼中,这个所谓的“大学生副主管”,不过是厂方拿出来充门面、毫无分量的小角色。
赵金宝心里暗骂周大奎多此一举,连忙岔开话题:“李总,这边请!我们去看看原材料仓库……”
“不急。”李文博却抬手制止了他。他的目光越过庞大的“海克特”,投向了车间更深处、光线相对昏暗的角落,那里似乎通向另一个区域。“我听说,贵厂还有一条……比较有历史的老生产线?苏联时代的产物?”他的语气带着一种刻意的、居高临下的好奇。
来了!杨建国的心脏猛地一缩,随即又强行平复。他等的就是这一刻!
周大奎和赵金宝的脸色同时一变。那条破“红星-3”,是他们最不愿意让港商看到的东西!赵金宝强笑道:“李总消息真灵通!是有那么一条老线,不过早就报废了!一堆废铁,堆在旧仓库里,实在没什么看头……”
“哦?废铁?”李文博镜片后的目光闪了闪,嘴角勾起一丝难以捉摸的弧度,“我对有历史的东西,总是有点兴趣。尤其……是能体现一个老厂技术传承的东西。方便的话,带我去看看?”他的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拒绝的力量。
周大奎和赵金宝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无奈和一丝慌乱。赵金宝狠狠瞪了一眼杨建国,意思很明显:你搞的“门面”,要是出了岔子,老子饶不了你!
“既然李总有兴趣…那…那就去看看。”周大奎只能硬着头皮答应,给赵金宝使了个眼色。赵金宝立刻对身边一个亲信低语几句,那人飞快地朝旧仓库方向跑去,显然是去“报信”和“准备”。
队伍转向,朝着厂区西北角的旧仓库移动。越靠近,那股浓重的机油和金属味道就越发明显。仓库的大门敞开着,里面灯火通明(临时拉了大功率灯泡),与周围破败的环境形成刺眼的对比。
当李文博一行人走到仓库门口时,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愣了一下。
巨大的“红星-3型”磨削线,像一头洗刷过、却依旧伤痕累累的钢铁巨兽,矗立在清理出的空地上。昨晚奋战留下的痕迹犹在——油污被尽力清理过,但地上仍残留着深色的印记;机器本体被擦拭过,露出斑驳的深灰色金属底色,但那些颜色不一的替代件、难看的补丁、缠着绝缘胶布的线缆依旧刺眼;液压管路的接口处,还能看到渗油后被匆忙擦拭的湿痕。
张德全带着小李和小王,穿着相对干净的工装(虽然领口袖口还带着洗不掉的油渍),像三尊门神,挺首腰板站在机器旁。看到大部队进来,老张头努力挺了挺佝偻的背,脸上挤出极不自然的、混合着紧张和戒备的表情。
赵金宝抢先一步,脸上堆起夸张的笑容,指着那台机器,声音洪亮地介绍:“李总请看!这就是我们杨副主管带领技术骨干,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正在努力修复的‘红星-3型’精密轴承磨削线!虽然设备老旧,但充分体现了我们红星厂挖掘潜力、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他一边说,一边拼命给杨建国使眼色,意思就是:快!让它“动”一下!意思意思就行!
杨建国上前一步,脸上依旧是那副人畜无害的谦逊笑容,对着李文博微微躬身:“李总,这台设备确实年代久远,修复工作也还在初步阶段。不过,在张师傅他们的努力下,目前己经能实现空载低速运转,证明核心结构还是完好的。我们准备启动一下,请您指正。”
他走到那个依旧显得破旧的控制柜前,深吸一口气。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周大奎和赵金宝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生怕下一秒机器就散架或者爆出黑烟。李文博则面无表情,镜片后的目光带着审视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玩味?
杨建国的手,稳稳地按在了启动液压站的按钮上。
嗡——!
低沉的电机声响起。
接着是静压供油泵。
嗡——!
最后,他的手悬在了主电机的启动闸刀上。他看了一眼张德全,老张头微不可察地点了下头,眼神死死盯住主轴箱。
杨建国猛地合闸!
呜——!!!
那熟悉又令人心悸的艰涩轰鸣再次炸响!巨大的磨削主轴,带着明显的颤抖和嘎吱声,极其缓慢、极其艰难地开始转动!转速慢得如同垂暮老者的步伐。
“转了!李总您看!它转了!”赵金宝立刻激动地大喊,仿佛看到了什么了不起的奇迹,“这老设备,在杨副主管他们手里,焕发了新生啊!”
周大奎也连忙附和:“是啊是啊!不容易!太不容易了!这精神,值得学习!”
李文博没有理会他们的聒噪。他的目光紧紧锁定在那艰难转动的主轴上,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他身后的技术工程师,更是首接皱紧了眉头,显然对那剧烈的震动和刺耳的噪音极为不满。
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
(http://pfwxxsw.com/book/842377-1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pfwx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