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奉节·白帝城
周末早晨,张安安背着双肩包登上白帝城。
白帝城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壮丽。张安安站在观景台上,望着脚下奔腾的长江。这里曾是刘备托孤的地方,千百年来,多少故事都随着江水东去。她突然想起一句话:“时间会冲淡一切。”
“姑娘,能帮忙拍张照吗?”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递过来手机。
“好。”安安接过手机,看着老人和老伴在‘夔门天下雄’的题刻前站好。两位老人笑得那么自然,让她想起自己的父母。如果他们还活着,也可以来这看风景。
“谢谢啊。”老人接过手机,“年轻人一个人来旅游?”
“我在这里工作。”安安笑了笑,“图书管理员。”
“那好啊,这里风景好,空气也好。”老人热情地说,“我儿子在重庆工作,非要接我们去住,我们还是喜欢这里。”
看着老人离去的背影,安安突然觉得眼眶发热。她转身走向白帝庙,在古柏下的石凳上坐了很久。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让她想起小时候父母带她去公园的日子。
********
重庆·奉节·瞿塘峡
周末,安安坐船去了瞿塘峡。
游船缓缓驶过夔门,两岸峭壁如刀削斧劈,岩壁上偶尔能看到古栈道的遗迹。导游拿着喇叭讲解:“这里就是‘两岸猿声啼不住’的地方,李白当年就是乘船经过这段峡谷……”
船上的游客忙着拍照,安安却靠在栏杆上,静静看着江水。
水色青碧,深不见底。偶尔有飞鸟掠过水面,激起一圈涟漪。她想起青铜铃阵里的幻境,想起张海客在弥勒小院煮的红糖水,想起张海杏那句“扫把星”……
“姑娘,一个人啊?”旁边的大妈热心搭话。
“嗯。”
“年轻人要多笑笑。”大妈递给她一个橘子,“这么好的风景,愁眉苦脸多可惜。”
安安接过橘子,剥开一瓣放进嘴里。酸甜的汁水在口腔里炸开,她忽然觉得,那些沉重的往事,似乎也能像这橘子一样,一瓣一瓣慢慢消化掉。
********
重庆·奉节·三峡之巅
凌晨西点,安安背着简单的行囊出发了。
通往三峡之巅的石阶在黑暗中蜿蜒向上,手电筒的光只能照亮前方几步路。山风带着江水的湿气,吹得树叶沙沙作响。偶尔有夜鸟扑棱棱飞过,翅膀划破寂静。
爬到半山腰时,天边己经泛起鱼肚白。安安加快脚步,终于在日出前赶到观景台。
云海在脚下翻滚,远处的山峦如同墨染。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时,整片峡谷被染成金色,江面像熔化的青铜一样流淌。安安屏住呼吸——那光芒的纹路,竟与青铜门上的图案有几分相似。
“原来…你见过这样的景色。”她轻声说,不知道是在对谁说话。
阳光越来越亮,驱散了最后一丝雾气。安安从包里拿出一个小本子,开始素描眼前的景象。这是她新学的习惯——把看到的风景画下来,而不是拍下来。铅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这样就能把时间拉得更长一些。
********
冬至那天,张安安在出租屋里包饺子。
面皮擀得厚薄不均,馅料调得有点咸,但热腾腾的蒸汽糊满窗户时,她突然意识到——这是半年来第一次,想起香港时心脏不再尖锐地疼。
手机相册滑到最开始的照片:父母墓前的雏菊,初到奉节时空荡荡的出租屋。再往后翻,渐渐有了热辣的火锅,写生本上的涂鸦,图书角孩子们的笑脸。
窗外飘起小雪,她给张起灵发了第三条加密信息:【奉节半年,平安。新年好。】
********
离职那天,馆长送她一本《奉节县志》。
“有空回来看看。”
陈老师塞给她一罐自制辣酱:“外面买不到这个味。”
安安把阁楼打扫得一尘不染,芦荟长得很好,留给了下一位租客。
清晨的码头雾气弥漫,渡轮鸣笛时,她摸了摸口袋里那张去往下一站的车票。
(http://pfwxxsw.com/book/833829-4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pfwx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