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夜黎公寓,清晨5:30。
夜黎·洛被智能音箱轻柔的旋律唤醒——这是儿子北辰特意为她编写的起床程序,二十五年前的今天,正是她和洛南的婚礼进行曲。
窗帘自动缓缓拉开,晨光中,悬浮投影在床尾墙上循环播放着结婚照:年轻的她穿着简约白色礼服,洛南则紧张得差点系错领结。
"显示今日行程。"夜黎揉揉眼睛,声音还带着睡意。
全息屏幕在空气中展开:
【上午9:00 视频谈判(迪拜人质危机)
下午3:00 银婚纪念日家庭连线(预计参与:洛南/日内瓦,晨曦/南苏丹,北辰/波士顿)】
夜黎轻轻叹了口气。二十五周年纪念日,本该是全家团聚的日子,如今却分散在西个时区——她在北京,洛南在日内瓦参加世界医学会,晨曦仍在联合国南苏丹特派团,而北辰正在实验室攻关可降解支架的最后测试。
智能咖啡机发出完成的提示音,夜黎赤脚走向厨房。路过书房时,她的目光被一个打开的盒子吸引——那是洛南出差前整理的"纪念日记忆盒",原本说好要等今天一起打开的。
"就偷看一张。"夜黎自言自语地拿起最上面的照片。
泛黄的相片上,年轻的洛南被五花大绑在椅子上,而她正用枪指着他的额头。夜黎忍不住笑出声——那是他们第一次"合作",她作为谈判专家去解救被恐怖分子绑架的医生,结果发现这位"人质"己经用手术刀制服了三个绑匪。
"妈妈!你在线吗?"北辰的声音突然从墙上的通讯器传来,"我调试一下连线系统。"
夜黎赶紧把照片塞回去:"在呢。你那边是几点?"
"下午5点半。"北辰的脸出现在厨房的智能屏幕上,头发乱蓬蓬的,眼镜歪在一边,"实验室刚做完最后一轮测试。姐说她可能只能连线十分钟,战区医院今天有大批伤员。"
夜黎点点头,注意到儿子身后的白板上写满了公式,旁边贴着全家福:"你吃饭了吗?"
"等会儿就吃。"北辰做了个鬼脸,"爸刚发消息说他要迟到,日内瓦那边有紧急手术。"
典型的洛家风格——永远被突发事件打乱计划。夜黎正想说什么,手腕上的通讯器震动起来,工作邮件涌入:迪拜谈判资料最终确认。
"我得去准备了。"她对儿子说,"晚上见。"
"等等!"北辰突然喊道,"去检查一下冰箱!"
夜黎疑惑地打开冰箱,一束全息玫瑰突然绽放,组成"25 Years"的字样。玫瑰下方是一个精致的蛋糕——明显是晨曦的手笔,装饰着用糖霜画的手术刀和手枪交叉的图案。
"姐昨晚联系了北京的朋友送来的。"北辰得意地说,"我负责编程全息部分。"
夜黎眼眶发热。
她刚想说话,警报声突然响起——这是她设置的人质危机预警,意味着需要提前接入谈判系统。
"快去工作吧。"北辰微笑着,"晚上我们会给你和爸一个惊喜。"
谈判比预期艰难。
当夜黎终于摘下耳麦时,己经比家庭连线时间晚了二十分钟。
她匆忙打开全息投影系统,西个窗口同时亮起——洛南穿着手术服坐在日内瓦医院休息室,晨曦的背景是南苏丹临时医院的帐篷,北辰则在实验室里,面前是个盖着布的奇怪装置。
"抱歉我迟到了。"夜黎捋了捋散落的头发,"迪拜那边..."
"不用解释。"洛南的声音温柔而疲惫,眼下有明显的黑眼圈,"我刚结束一台七小时的手术。"
夜黎注意到丈夫手腕上戴着他们二十周年时她送的表,表面有细微划痕——他显然每天都戴着。
这个发现让她心头一暖。
"先看这个!"晨曦突然举起一个手工粗糙的相框,"我和当地孩子们一起做的。"
相框里是他们全家去年春节的合影,周围贴满了彩色纽扣和珠子。
夜黎认出有些"装饰品"其实是医疗用品——绷带夹、小药瓶盖,甚至还有手术缝合针弯成的爱心。
"那些孩子...?"
"都是我们医疗站的小病人。"晨曦骄傲地说,"他们说这是'治愈之框',能保佑全家平安。"
北辰等不及似的插进来:"该我了!"他掀开面前的布,露出一个精密的心脏模型,上面缠绕着发光的蓝色细丝,"这是我们研发的可降解神经支架,下周开始临床试验。我把它命名为'Silver ',灵感来自..."他顿了顿,有点害羞,"你们的银婚。"
夜黎和洛南同时睁大眼睛。
二十五年前婚礼上,洛南确实把他们的结合比作"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的关系"——他当时说爱情就像那些微小的蛋白质,默默支持着彼此生长。
"现在轮到我们了。"
洛南突然说。他拿出一个古朴的怀表——和北辰随身携带的那个一模一样,只是更显陈旧。
按下按钮,怀表投射出一系列全息图像:每年结婚纪念日,孩子们亲手制作的卡片。
七岁的晨曦用蜡笔画着"世界上最棒的爸爸妈妈";
十二岁的北辰工整记录着全家年度大事记;
去年晨曦从南苏丹寄来的电子卡片上是她与当地孩子的合影...
"我每天都会看一遍。"洛南轻声说,"尤其是出差时。"
夜黎的视线模糊了。
她转身从书桌抽屉里取出一个金属盒——当年洛南被绑架事件后装证物的盒子。
打开来,里面整齐排列着二十五枚子弹壳。
"每年一颗。"她解释道,"每次你让我担心得要命,我就往里面放一枚。"
洛南大笑起来,眼角的皱纹堆叠成温暖的扇形:"看来前几年我表现不错?"
"前五年就占了十三枚。"夜黎挑眉,"尤其是你擅自跑去非洲那回。"
晨曦和北辰交换了个眼神——这是他们熟悉的"父母开始回忆峥嵘岁月"的信号。
就在这时,夜黎的公寓灯光突然变暗,智能音箱播放起《A Thousand Years》——他们婚礼的第一支舞曲。
全息投影在房间中央形成舞池,洛南的影像向她伸出手。
"北辰的编程?"夜黎惊讶地问。
屏幕里的儿子得意地点头:"配合日内瓦那边爸的动作。"
于是,在相隔八千公里的两个房间里,夜黎和洛南随着同一支曲子起舞。
晨曦和北辰的影像变成观众,前者假装擦眼泪,后者则一本正经地举着手机录像。
舞曲结束,公寓的灯光重新亮起。
夜黎惊讶地发现餐桌上己经摆好了晚餐——无人机正将最后一道菜放下。
"北京饭店的外卖。"北辰解释道,"我黑进了他们的配送系统...开玩笑的!是提前预约的。"
"我这边的惊喜要等一会儿。"洛南看了看手表,"应该快到了。"
门铃恰在此时响起。夜黎打开门,一个快递机器人递上包裹。
里面是一套精美的茶具和一张字条:「还记得我们在东京塔下的约定吗?下次一起去看樱花。——永远你的南」
夜黎的手指轻抚过茶具上的樱花纹样。
那是他们十周年纪念日在东京许下的愿望——等孩子们独立了,要一起去日本长住一个月。
"哇哦,老爸居然这么浪漫。"晨曦吹了个口哨,"那我这个可能有点逊色..."
她对着镜头外说了几句当地语言,然后一个包裹被递到她手中:"这是南苏丹特产的香料,据说能让爱情保鲜。我会托下周回国的同事捎回去。"
家庭连线持续到北京时间深夜。
当晨曦不得不返回工作岗位,北辰也被实验室召回时,夜黎和洛南选择了保持连线。
他们安静地各自工作,偶尔抬头相视一笑,就像过去二十五年里无数个平凡的夜晚一样。
夜黎整理谈判记录时,洛南批改着学生论文;
夜黎准备明天会议材料,洛南则研究着手术方案。
没有刻意的交谈,只是享受着彼此"同在"的安宁。
凌晨时分,当洛南那边天光渐亮,夜黎终于合上笔记本电脑。
"二十五年前,"她突然说,"如果我那次谈判失败,或者你没能制服那些绑匪..."
"那我们都会过得很好。"洛南微笑着接话,"你依然是顶尖的危机谈判专家,我继续做救死扶伤的医生。只是..."他的目光温柔地穿过屏幕,"世界会少了两个了不起的孩子,和二十五年的美好回忆。"
夜黎轻轻点头。
她关掉房间的主灯,只留下夜灯柔和的光芒。
在入睡前的朦胧中,她仿佛看到西个时区的星光透过窗户交织在一起,如同这个家庭——虽然分散各地,却始终被无形的纽带紧密相连。
智能音箱在检测到她入睡后,自动播放起北辰录制的晚安语音:"银婚快乐,爸妈。明天见。"
同样的声音也同时在日内瓦、南苏丹和波士顿的房间里响起。
这是洛家的传统,也是他们的承诺——无论相隔多远,明天总会再见。
(http://pfwxxsw.com/book/824983-6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pfwx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