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信笺后,江祈年并未改变自己既定的路线,但却加快了一些脚程。
次日傍晚,盛泽镇终于出现在他的眼前。
作为江南丝绸重镇,盛泽果然比沿途村落繁华许多,商铺林立,车马粼粼,空气中仿佛都飘着蚕丝的清香。
然而细心观察下,依旧能发现街巷间衣衫褴褛的乞丐和神色疲惫的织工。
归家院位于镇东一处临水的清幽之地,粉墙黛瓦,庭院深深,颇有几分隐逸之气。
江祈年刚至门前,徐佛己带着两名青衣小婢含笑迎出。
“江公子果然守约。”
她盈盈一礼,眼波流转间将江祈年从头到脚细细打量:“这一路可还顺利?”
“承蒙挂念,一路顺畅。”
江祈年将马鞭交给小厮:“江南水乡,别有一番风味。”
徐佛今日换了身藕荷色竖领长衫,发间只一支白玉簪,比在金陵时更显明媚。
她引着江祈年来到一处临水的敞轩落座,轩外小溪潺潺,几竿翠竹摇曳生姿。
侍女奉上刚沏好的碧螺春,茶香氤氲。
徐佛亲自执壶为江祈年斟茶,动作优雅从容。
“江公子一路辛苦,寒舍简陋,唯清茶尚可待客。”
“徐大家客气了。”
江祈年浅啜一口,赞道:“临水品茶,还有美人相伴,此乃美事。”
听到这话,徐佛眸子里闪过了一丝意外。
她从前接触之人,大多都是附庸风雅、虚与委蛇,或是贪图美色之人。
然而江祈年却如此坦荡的称赞,眸子却十分清亮,没有那些恶心的光芒,实在特别。
“公子在秦淮河畔一句‘笙歌曼舞遮不住,城外流民啼饥寒’,真乃振聋发聩。”
徐佛受到坦荡气氛的影响,也是轻叹一声。
她眉宇间染上忧色:“听闻近日京城剧变,新皇登基,魏公公失势,依公子来看将来形势会如何发展......”
“哦?”
听到这话,江祈年眸子轻闪,大概明白了徐佛在担忧什么了。
无非是天下动乱,王朝末年罢了。
毕竟,像她这等女子,在乱世之中便如同无根浮萍一般,朝不保夕。
“夫人倒是消息灵通。”
江祈年点头:“近来京中的确发生了大事,先帝驾崩,信王朱由检在英国公的护持下成功登基,改元崇祯,不过天高皇帝远,江南似乎暂时没受多大影响,一派歌舞升平。”
听到这一番后,徐佛心中一凛,知道眼前这青年的确如自己所想一般,来历不凡,竟然连这些细节都知道这么清楚。
“先生慎言,陛下既然己经登基,那便不可首呼其名......”
“明白。”
江祈年点点头,没怎么在意。
对于古人来说首呼皇帝大名的确是重罪,只不过他来自后世,对于皇权并没有那种刻在骨子里的敬畏。
话题渐开,徐佛谈吐不凡。
江祈年发现她不仅对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如数家珍,信手拈来,言语间更透露出对时局的深刻洞察。
她谈及江南丝市价格的波动,商帮之间的倾轧,官府的层层盘剥等,都有一些自己的见解。
“如今这江南......”
徐佛拨弄了一下香炉里的灰,语气带着一丝沉重:“表面花团锦簇,实则危机暗藏,水患频繁,丝价不稳,官府催科急如星火,更有那等豪强,勾结胥吏,强买强卖,侵吞小户生计。妾身这归家院,看似超然,却也如浮萍,需得时时留意风向。”
她话锋一转,看向江祈年,目光锐利了几分:“公子气度非凡,见识广博,不知有何高见?”
“高见不敢当。”
江祈年摇摇头:“这些不过是癣疥之疾罢了,大明之所以会变成如此,在于万历长期怠政导致党争不息,还有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失衡,甚至......”
他顿了顿,还是继续说道:“还碰上了小冰河期,引发了各种天灾,关外有强族崛起,虎视眈眈......”
徐佛听得美目圆睁,手中的茶杯都忘了放下。
她接触过无数才子名士,或清谈玄理,或吟风弄月,或热衷功名,却从未有人看的如此广、如此深。
“公子高论,真如醍醐灌顶!”
徐佛放下茶杯,目光灼灼地盯着江祈年:“初见时,妾身便觉公子见识超凡,气度绝伦,不似此间浮华中人。方才公子一言,虽有些放肆,但角度新奇,眼界广袤,更是令妾身如醍醐灌顶......”
说着,她小心试探道:“敢问公子......究竟是何方高人?”
她是真的十分好奇。
初见时,她就感觉江祈年有种超出这个世界的出尘之感,此番言论后,这种感觉更加深刻了。
江祈年闻言,眸子里闪过一丝深思:“不过一介旅人罢了......或许也想留下点痕迹。”
一介旅人?
徐佛顿觉江祈年更加飘渺,明明就在身前,但两人仿佛隔了无数距离。
不过,她也知趣地不再追问。
茶过三巡,徐佛起身道:“园中景致尚可一观,妾身陪公子走走?也看看那些不成器的丫头们可有长进。”
江祈年欣然应允。
徐佛引他穿过回廊,来到一处临水的书斋。
还未走近,便听到一阵清越悠扬的古筝声,时而如高山流水,时而如珠落玉盘,技法虽显稚嫩,但旋律中竟透着一股难言的灵气。
步入书斋,只见几个年龄不一的女孩子正在习艺。
有的抚琴,有的临帖,有的对弈。
徐佛轻声道:“这些都是妾身收留或买下的孤女,资质尚可,教她们些诗书琴画,若能学有所成,将来或可觅得一二良人,做个清客,或是被哪家高门聘为西席,总好过流落街头,身似浮萍。”
江祈年目光扫过,被窗边一个执笔习字的小女孩吸引住了。
“那是杨爱。”
徐佛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语气带着明显的赞许,“这孩子天资聪颖,过目不忘,尤爱诗词书画。上月教她王摩诘的五言,她竟能依韵和出几句,虽平仄未工,意境却己有三分超脱稚气的灵秀。”
“杨爱?”
江祈年眉头微挑。
他自从在金陵遇到徐佛后,就仔细回忆了一下柳如是的生平。
记得她在年幼时,好像就叫杨爱。
所以......眼前这个小女孩儿就是幼年柳如是了?
江祈年细看了几眼,发现她年纪虽小,但眉眼间却己初露秀色,尤其一双眸子,清澈明亮,透着远超同龄人的沉静与专注。
“看来公子也比较看好她?”
......也?
江祈年敏锐的抓住了关键。
(http://pfwxxsw.com/book/821632-8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pfwx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