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的第一次月考,像一场猝不及防的寒潮,席卷了整个年级。考试那两天,教室里空调嗡嗡作响,却驱不散学生们额头的薄汗。试卷传递时的“哗哗”声,笔尖在纸上摩擦的“沙沙”声,交杂成紧张的旋律。成绩公布那天,空气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连平时最爱说笑的体育委员,都抿着嘴在座位上翻看错题。
公告栏前挤满了神色各异的学生,叹息、惊呼、沉默交织在一起。林晚挤在文科班的榜单前,目光快速扫过。语文125,发挥出了平时水平,古诗词默写和作文都没丢分;英语132,阅读理解的复杂长难句也没能难住她;文综240,选择题只错了一道,主观题更是因思路清晰、论述详实,拿到不少高分,甚至超常发挥了一点。可当视线落在数学那一栏鲜红的“102”时,她的心还是沉了一下。满分150,这个分数对于志在顶尖美院的她来说,是个不小的拖累,顶尖美院的文化课录取线,数学怎么也得往120冲,这20分的差距,像横在眼前的沟壑。
她默默退出人群,走向教学楼后方那条熟悉的小径。通往天台的铁梯年久失修,在暮色中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显得格外冰冷。她需要一个地方透透气,让满心的烦闷能随着秋风散一散。
推开铁门,凛冽的秋风瞬间灌了进来,带着秋日特有的肃杀。天台上空无一人,废弃的杂物间积满灰尘,在渐浓的暮色中投下巨大的阴影,像蛰伏的怪兽。她走到老位置,靠着冰冷的水泥围栏,望着远处图书馆穹顶亮起的、永恒流淌的星辉光桥。那光桥如银河落人间,宏大而静谧,试图用璀璨抚平她心中的失落,可数学分数带来的懊恼,仍在心底打转。
“吱呀——” 铁门再次被推开,铁锈摩擦的声音在安静的天台格外清晰。
林晚没有回头。会在这个时间点来天台的,除了他,大概也不会有别人了。整个高三,似乎只有他们俩,会在月考失利后,跑到这少有人来的天台。
脚步声靠近,带着熟悉的节奏,沉稳又带着一丝 hurry( hurry 在这里体现出顾屿辰因心情急切而步伐稍快的状态 )。顾屿辰停在她身边几步远的地方,同样靠着围栏,没有说话。他手里捏着一张折起来的成绩单,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脸色在暮色中显得有些晦暗不明,平日里总是沉静的眉眼,此刻也笼着一层阴霾。
“数学?”林晚看着远处光桥的流动,声音有些发闷,不用问也知道,他大概率是数学栽了跟头。
“嗯。”顾屿辰应了一声,声音低沉得像浸了夜色,“砸了。最后两道大题……思路卡死。”他顿了顿,自嘲地扯了扯嘴角,嘴角的弧度勉强又苦涩,“竞赛题做多了,满脑子都是复杂模型,反而把基础题的节奏带偏了,简单题都算错好几处。” 他本想着靠数学和理综拉分,冲刺竞赛加分,可这次月考,数学成了拖后腿的。
林晚有些意外地转头看他。在她印象里,顾屿辰的理科几乎是不可撼动的存在,物理竞赛拿奖拿到手软,数学更是常年稳居140+,是老师口中 “学神” 般的人物。“多少?” 她问,声音里带着一丝探究,想知道是什么样的分数,能让他露出这样的神情。
顾屿辰展开成绩单,纸张被捏得有些发皱,他指向数学那一栏——一个同样不算理想的分数:128。对于普通学生是高分,可对于他这种志在TOP2的竞赛生来说,这个分数显然不够看,距离他目标院校的数学要求,差了不止一点。
林晚看着那个数字,再看看他脸上少见的挫败感,忽然觉得自己的102似乎也没那么难以接受了。一种奇异的“同病相怜”感冲淡了各自的沮丧,原来学神也会被月考绊倒,原来大家都在高三的泥沼里挣扎。
“102。”林晚也报出自己的数字,语气带着点破罐破摔的坦然,像是在说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可心里的酸涩,只有自己清楚。
顾屿辰侧过头看她,路灯昏黄的光漫进来,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了然。他沉默了几秒,暮色在他轮廓上流淌,身影被拉得修长,忽然开口:“交换?”
“交换什么?”林晚不解,转过头,对上他深邃的眼眸,里面有她看不懂的情绪。
“我帮你捋数学基础框架和必考题型陷阱。”顾屿辰的声音在风里很清晰,带着理科生特有的逻辑与真诚,“你……帮我找找,怎么在应试和竞赛思维里切换的平衡点?” 他明白自己的问题出在哪,竞赛思维让他习惯钻研难题,却在基础题上失了细致,而林晚文科思维灵活,或许能从不同角度给出启发。
林晚愣住了。这个提议……很实际,也很。顾屿辰的理科思维是顶级的,那些数学难题在他眼里,或许就像解谜游戏,而她在文科理解和表达上或许能给他一些启发,比如如何把复杂的知识用简洁的方式梳理,应对高考应试。更重要的是,这似乎是一个名正言顺、可以一起努力的理由,在高三这样压抑的环境里,能有个并肩的人,太珍贵了。
“成交。”林晚几乎没有犹豫,伸出手。她的手指因为长期握笔、画素描,关节有些突出,指尖还沾着白天画画时残留的颜料微粒。
顾屿辰看着伸到面前的手,微凉的指尖在暮色中显得格外纤细。他伸出手,轻轻握了上去。掌心相触的瞬间,两人都几不可察地微微一颤。不再是高二结束时隔着屏幕的凝望,那时候的情愫朦胧又遥远;也不是画室门口匆匆的交接,带着客气与疏离。这一次,是真实的、带着体温和共同目标的握手,像两棵在风雨里摇晃的树,终于找到了彼此依靠的枝桠。
他的手很大,掌心带着薄茧,那是长期握笔、做实验留下的,温热的力度透过皮肤传来,让林晚的心猛地一跳。她的手微凉,指尖带着颜料的微涩触感,蹭过他的掌心,像春天的雨,轻柔又带着生机。短暂的交握,一触即分,却像一道微弱的电流,瞬间点燃了秋夜的凉意,让两人的心跳都不自觉加快。
“时间?”林晚收回手,指尖蜷缩着,仿佛还残留着那份温热,耳尖微微发烫,却故作镇定地问。
“周末?图书馆自习室?”顾屿辰提议,“找个角落,安静,也方便查资料。” 他早己盘算好了,图书馆自习室的角落,是他们以前偶尔相遇、默默学习的地方,熟悉又安静。
“好。”林晚点头。紧张的高三,任何额外的时间都显得奢侈,周末本可以用来补觉、练画、刷题,可为了共同的目标,值得。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分数,更是在高三的征途里,找到了一个同行者,不再孤单。
“那……”顾屿辰看着远处亮起的万家灯火,暖黄的光在夜色里晕染,又看了看身边女孩在暮色中明亮的眼眸,像藏着星星,“下次月考?” 他没说出口的是,想和她一起进步,一起跨越这次的失利,走向更好的成绩。
“下次月考。”林晚迎上他的目光,语气坚定。没有豪言壮语,只是一个简单的重复,却像一句心照不宣的约定,承诺彼此要在下次月考,给这段努力一个答案。
秋风掠过天台,吹乱了额发,带着秋天的干燥与凉意。两人并肩站在高处,看着脚下被灯火点亮的校园和城市,教学楼里仍有零星教室亮着灯,那是还在刷题的同学。第一次月考的失利阴影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并肩作战的踏实感。高三的征途漫长而艰辛,有做不完的题、考不完的试,可此刻,他们仿佛找到了一个可以互相扶持、共同前行的支点,像两艘在黑夜大海里的船,升起了共同的灯塔。图书馆穹顶的星辉在远方静静流淌,无声地见证着这属于高三的第一个、微小却坚定的约定,见证着两个少年少女,在青春的泥沼里,握住了彼此的手,向着光,奋力前行 。
(http://pfwxxsw.com/book/805299-7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pfwx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