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百工革新
凛冽的北风卷着细雪掠过肃王府的琉璃瓦,周胤握着黄铜温度计的手指被冻得发红。作为当朝最年轻的王爷,他站在后院空地上,目光扫过那座蒸汽动力的琉璃蒸馏塔——这是他耗时三月,结合《考工记》与现代化学知识打造的酿酒工坊核心装置。二十余名工匠裹着羊皮袄围在炭火炉边,好奇地看着这位行事作风迥异的王爷将发酵后的谷物浆液缓缓倒入造型古怪的青铜蒸馏釜。
"王爷,这铁釜底下开三个火口,莫不是要把釜烧穿?"老匠作头李长庚颤巍巍地指着三角形排列的炉膛,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担忧。
周胤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笑容,用陶土坩埚舀起蒸馏出的透明液体,在阳光下轻轻摇晃:"这叫蒸馏提纯,就像筛米要筛去谷壳,酿酒也要分离出最纯净的精华。"他突然将液体泼在松木板上,用火折子点燃,蓝色火焰骤然窜起,瞬间吞没半块木板,"瞧见没?这酒精度数至少六十度,待到本王宴请群臣时,保管让那些老顽固们大开眼界。"工匠们顿时炸开了锅,惊叹声与议论声此起彼伏。
就在这时,一名侍卫匆匆来报:"王爷!城西瘟疫蔓延,己有百人染病,百姓聚集王府外求您做主!"侍卫的铠甲上还沾着未干的泥水,显然是快马加鞭赶来。周胤神色骤变,立即命人将新制的高度酒装入陶罐,又快步冲进王府西跨院的工坊,取出那台用青铜与水晶精心打造的显微镜。当载玻片上的霍乱弧菌在显微镜下显形时,他突然想起王府仓库里堆积的陈年石灰——在现代,这可是污水处理的常用材料。
王府书房内,周胤展开图纸,用炭笔在沙盘上迅速勾勒出简易沉淀池的结构。"传本王令,即刻召集工匠,按此图在城西建造沉淀池。"他目光坚定地对管家说道,"先加明矾沉淀杂质,再撒石灰杀灭病菌,就像把河里的石头和泥沙都捞出来,剩下的水自然干净。"
三日后,瘟疫区的街道上弥漫着刺鼻的药味。周胤亲自带着工匠们筑起简易沉淀池,青砖垒砌的池子方方正正,底部铺着厚厚的鹅卵石。老郎中王伯庸攥着药箱站在一旁,看着原本散发恶臭、漂浮着杂物的污水逐渐变得清澈,花白胡子激动得首颤:"王爷这法子,比老夫的百毒散还灵验!"围观的百姓纷纷跪地叩谢,此起彼伏的"王爷千岁"回荡在街巷间。
解决瘟疫后,周胤将目光投向了肃王辖境内的漕运。时值隆冬,运河河面结了厚厚的冰层,漕船寸步难行,堆积如山的货物无法运出,辖内商户损失惨重。周胤站在岸边,看着纤夫们在冰面上艰难拖船,号子声中夹杂着痛苦的呻吟,心中一阵绞痛。当晚,他便召集王府工匠,在工坊里绘制破冰船的设计图。
"把船头改成楔形,就像切开豆腐的刀。"他在沙盘上用细沙模拟水流,手指划出锐利的弧线,"再装上螺旋桨,用蒸汽驱动——就像水车在水下转动。"工匠们围在沙盘旁,时而皱眉思索,时而交头接耳,脸上满是困惑与新奇。
然而试航当天,螺旋桨频频被水草缠绕,原本轰鸣的蒸汽机逐渐变得有气无力,破冰船在河面上寸步难行。周胤蹲在结冰的河岸,寒风灌进领口,却浑然不觉。他盯着缠绕在螺旋桨上的水草,突然想起现代的绞吸式挖泥船。"有了!"他猛地起身,在雪地上用树枝画出草图,"在螺旋桨外加个防护网,再设计个旋转清理装置。就像给齿轮装个扫帚,把杂物都扫开。"
工匠们连夜赶工,工坊里灯火通明,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彻夜未停。三个月后,第一艘蒸汽破冰船在运河上轰鸣启航。船首的破冰刀闪着寒光,轻松切开三尺厚的冰层,发出令人牙酸的摩擦声;旋转防护网飞速转动,将水草搅碎成渣,随波流走。沿岸商户们欢呼雀跃,纷纷赞叹肃王英明。
随着这些奇巧装置的问世,肃王府的工坊也声名远扬。周胤将现代数学、物理知识编成图文并茂的《格物新篇》,用算盘演示微积分原理;改良水车结构,引入滚珠轴承,让灌溉效率提升三倍;甚至设计出用齿轮传动的自动织布机,将云锦的织造周期从月余缩短到旬日。
但变革总会触动旧有利益。某日清晨,周胤来到工坊,却发现所有齿轮模具都被人破坏,新制的蒸汽机图纸不翼而飞,工坊里一片狼藉。他蹲在满地狼藉中,突然想起现代刑侦学里的指纹鉴定技术。"取来松烟墨和宣纸。"他沉着脸吩咐道。当宣纸按在模具残骸上时,几枚清晰的指纹浮现出来——那独特的纹路分布,与政敌瑞王府的家丁特征极为相似。
五日后,周胤在朝堂上展示了他仿照现代投影仪制作的装置,用铜镜和水晶镜片将指纹放大投射在蟠龙柱上。"这枚指纹,与瑞王府三管家的指节纹路完全吻合。"他目光如炬,声音铿锵有力,"瑞王兄,如此下作手段,恐怕不太光彩吧?"瑞王脸色铁青,却又无法辩驳。
经此一事,周胤向皇帝建议在全国推行"专利制"。他详细阐述了专利制度的好处:工匠发明的新器械可登记造册,获得奖赏与等级提升。皇帝深以为然,当即下旨试行。当第一个获得"天工专利"的木匠捧着黄金令牌泣不成声时,周胤知道,他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深夜,周胤独自站在王府观星楼上。寒风呼啸,吹动他的衣袍猎猎作响。他望着手中的时辰罗盘,感受着镜像界传来的波动——沈星晚正在修复第七个时空锚点。他轻抚着观星楼边缘用混凝土浇筑的抛物线造型,嘴角勾起一抹微笑。或许,这就是他来到这里的意义——用未来的火种,点燃古代智慧的燎原之势。当第一缕晨曦照亮观星楼的琉璃瓦,周胤握紧了手中的青铜卡尺,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知道,更多改变时代的发明,正在这片土地上悄然生长。
(http://pfwxxsw.com/book/764172-10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pfwx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