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乾隆:不如我大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82章 乾隆:不如我大清!

 

“什么狗屁盛世!”

“能和我大清的康雍乾盛世相提并论吗?”

乾隆看到这里,十分不服气,冲着天幕叫骂道。

他就是看不惯天幕吹捧开元盛世!

八千万人口算什么?

他大清可是有将近三万万人口呢!

(清朝人口从乾隆六年的1.4亿增至乾隆六十年的2.97亿。)

按照天幕的说法,那就是三个亿,这不吊打什么汉唐宋明?

乾隆一时间得意起来,陷入了自嗨中。

【开元盛世之所以能够成功,得益于以下几个制度。】

【法律体系,《开元律》12卷、律疏30卷,确立“德主刑辅”原则,为《唐律疏议》奠定基础。】

【土地与赋税改革,宇文融“括户运动”,清查隐户80余万,年增税赋数百万贯。】

【租庸调制高效运行,以绢代役保障农时,推动手工业繁荣。】

【交通与商业网络,修建“官道驿站系统”,全国设驿站1639所,贯通“广州-扬州-长安”的国际商路。

【市场革命,长安西市有波斯邸店300余家,扬州成为国际金银器交易中心。】

“这是何等的繁荣昌盛?”

“朕的大秦若是能发展成如此盛世,朕死也瞑目了!”

秦始皇嬴政满眼都是羡慕,感慨万千地说道。

他到现在,才发现秦朝的一切都太落后了。

无论是制度和律法,还是经济框架还有基建工程,都落后唐朝太多了!

大秦要走的路,还很长,需要几代人来完成。

【横向对比8世纪全球,就能体现出盛唐的厉害之处了。】

【同时期欧洲,法兰克王国刚起步,巴黎人口不足5万。】

【同时期中东,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与唐朝并立双雄。】

【长安面积84平方公里,人口超百万,为当时世界唯一超大城市。】

“开元盛世虽然厉害,但是我大宋也不差!”

宋仁宗赵祯看到这里,十分自信地说道。

无论是经济还是人口,北宋都超过了唐朝,汴京城更是世界第一的都城!

【然而,在盛世的阴影下,是隐患的滋生。】

【尽管开元盛世无比繁荣,但是在后期己埋下危机。】

【土地兼并问题,贵族庄园经济膨胀,均田制逐步瓦解。如太平公主占田跨州连县。】

【边防失衡问题,府兵制败坏导致募兵制推行,边将权力膨胀,如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

【权力腐蚀问题,736年,张九龄罢相,标志贤相政治终结,李林甫专权开启腐败闸门。】

“土地、军权、腐败……”

“这好像是每个王朝到了一定时间,都会涌现出的问题?”

庄周看到这里,皱起眉头沉思道。

这就是历史的规律吗?

还是权力使人堕落?

尤其是那些王公贵族们,繁衍几代之后必然会成为帝国的蛀虫。

【开元盛世是不可复制的黄金时代,代表了华夏历代王朝治理的最高水平。】

【它以制度创新释放生产力,以文化自信包容异域文明,创造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全方位繁荣。】

【但其崩塌也警示,缺乏持续制度改革的繁荣终难持久。】

【当后人吟诵“忆昔开元全盛日”时,不仅追忆一个逝去的盛世,更思索文明兴衰的永恒命题。】

“又是杜甫的诗,他可算出尽了风头!”

唐太宗李世民摇了摇头,微笑地说道。

对于开元盛世,总体上他是很满意的,若是没有后来的安史之乱,那就更好了!

【李隆基统治后期,年号“天宝”。他逐渐怠于政事,追求享乐,沉湎于与杨贵妃的爱情之中,开始“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李隆基罢免贤相张九龄,先后重用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和才能平庸、专权跋扈的杨国忠为相,朝政日益腐败,言路闭塞。】

【他对边疆节度使,如安禄山、哥舒翰等人过度放权。】

【特别是采取“以胡制胡”策略,赋予安禄山等胡人将领极大的军事、行政和财政权力,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中央与地方军力失衡。】

【均田制逐渐瓦解,土地兼并严重,府兵制败坏,社会矛盾积累。】

“唐朝能坚持一百多年才出问题,己经很厉害了!”

张居正抬头看着天幕,十分感慨地说道。

纵观历史,各大王朝基本上都是三西代明君之后,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比如明朝,到了明英宗朱祁镇的时候,就差点崩溃了。

若不是于少保力挽狂澜,大明江山最起码会丢失一半。

而那个时候,大明才建国81年。

所以唐朝到了李隆基后期才崩溃,也属于是难得的持久了。

【755年,深受唐玄宗信任的安禄山与部将史思明,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叛军势如破竹,迅速攻占洛阳和长安,唐玄宗仓皇出逃蜀地。】

【在逃往蜀地途中,途经马嵬驿时,随行将士发生哗变,诛杀杨国忠,并逼唐玄宗缢死杨贵妃,史称“马嵬驿之变”。】

【太子李亨在灵武自行即位,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李隆基失去实权。】

“父慈子孝,唐朝特色啊!”

曹操的眉毛抖了抖,咧开了嘴笑着说道。

虽然之前也看过“安史之乱”这段未来的历史,但是再次看到李亨的骚操作,曹操还是有些难绷。

【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

【它造成了巨大的人口损失和经济破坏,中央权威严重削弱,藩镇割据局面形成。】

【边疆危机加剧,丧失大片领土。国力由极盛急剧跌落,盛世景象一去不复返。】

【757年,长安收复后,唐玄宗返回长安,居于兴庆宫,作为太上皇。】

【他处于儿子唐肃宗李亨和权宦李辅国的监视之下,晚景凄凉。】

【762年,李隆基在抑郁中病逝于长安神龙殿,享年77岁,葬于泰陵。】

“安禄山和史思明己兵败被杀,李林甫和杨国忠也都成了刀下亡魂!”

“这些悲剧,是永远不可能再发生了!”

唐玄宗李隆基端坐在龙椅上,十分霸气自信地说道。


    (http://pfwxxsw.com/book/564307-28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pfwxxsw.com
平凡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